丁为阴火,火主夏季和南方。
也代表夏日万物都壮实的状态。
在天干代表的人体形象中,丁承续丙,字形像人心。
即:甲为头、乙为颈,丙为肩,丁为心脏。
根据《群书考异》的记载,万物生长发展的十个过程,十天干有各不相同的含义:
“甲”是“拆”的意思,指万物剖符出,破土而出的那一刻萌动的阳气,
“乙”是“轧”的意思,指万物出生之后,抽轧而出,曲折向上长的过程。
“丙”是“炳”的意思,指万物炳然著见,万物生长已然明朗稳健。
“丁”是“强”的意思,指万物丁壮。比之前的稳健成长已经粗壮不少。
丁作为阴火,比纯阳之火在人类社会生存适应方面,明显进化了不少:
同样都是可以发光发热,但是丁火在发光的范围上明显专注很多,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灵活性,可大可小,可明可暗,可方便携带,不过分耀目,颜色也可以百变,表现力更丰富多彩,可随时调节亮度,更具人性化,更方便驾驭,更可控也更实用。
因此,丁火比丙火更能长久专注在某一个点,某一个领域上。
丙火的光芒相对发散,没那么专注,也并不会关注和考虑太多的细节,无论在哪里,都是一视同仁的态度。
丁火的光芒相对专注,有明显的针对性,灵活性,也比较能保护自己的光芒,不会对谁都发光。
想要丁火发光,起码首先要有消费意识和观念去获得,或者自己花点心思买材料去做灯饰。
因此,如果把丙火比喻成太阳,丁火比喻成小灯火,那么,丁火比起丙火,明显是没那么容易得到的,有一定的门槛。
所以说,阴火相比阳火,在这个世上更具适应力和竞争力。很多细节的问题,一般阴干也比阳干会考虑得更现实,更细致,更人性化。
因此,丁火的人多柔顺,有阴柔之美,性情更温和细腻,善解人意,口吐芬芳,就像贴心的明灯一样,融通性强,更能洞察人性的利弊,凡事都能精打细算,权衡利弊。
但凡事都有两面性,丁火作为人间之火,优势在于黑暗中给予人们提供光明,虽然能轻易融入大千世界,利官近贵,获得更多利益和荣誉,但同样能映照灯红酒绿的黑暗中各种丑恶之事,自己也难免被卷入其中。
丁火的光辉虽然细致且精准,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,所照的光明只能局限在某一个点上,容易有偏颇和失真之嫌。
阴阳有别,阴阳各有千秋,凡事都有两面性,有利就有弊。
无论是白天的光天化日,还是夜晚的灯红酒绿,是我们每天都会经历的阴阳火之象,十天干各自都有各自的精彩和功用,正所谓:天生我材必有用。
丁火柔中,内性昭融。
抱乙而孝,合壬而忠。
旺而不烈,衰而不穷,
如有嫡母,可秋可冬。
解释:
丁火柔中,内性昭融。
昭,光明。
丁火的性情柔和中正,就像一盏明灯一样,光明可流通,也可融合不同人的想法,善解人意,融通性很强。
完美的丁火形象,就像一个默默无闻的辛勤园丁,是知识文明的化身,是道德的典范,是人格的楷模,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,无私奉献、以德立教、以身示教,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而竭尽全力。
抱乙而孝,合壬而忠。
五行中木生火,乙为阴木,火之母,丁火女命偏印为乙,人象有母亲之意,所以有抱乙而孝的说法。
丁根在午地,乙根在卯地,乙木在午地长生有利,丁火在卯地病,一进一退,丁火和乙木如果有缘成为母女关系,丁火确实会比较孝顺乙木是真的。
壬水是丁火的正官,代表配偶星,长辈,道德的约束。
丁壬合,天性光明柔顺的丁火人,面对道德的约束,长辈的教诲,忠孝两全,责任心强,因此古人对丁火的评价挺高的。
旺而不烈,衰而不穷。
丁火作为阴火,亮而不耀眼,可控可调,融通性高,稳定性强,因此说旺而不烈,衰而不穷。
任何实物都不存在一直“不穷”。但丁火所代表的人类精神,人类的品德事迹是可以成为永远不穷的精神财富,如历史名人的丰功伟绩,可流传千古,百世流芳。
如有嫡母,可秋可冬。
嫡母,父亲的正妻。
古人从五行生克的角度,把甲木看作是丁火的嫡母。但丁火在寅地是死地,因此甲木本质非丁火之母。
古时候没有电灯,一般把油灯或者蜡烛看作是丁火,把承托油灯或者蜡烛之蜡柱看作是甲木,或者再有把灯芯看作是乙木,其实这都不太能实质区分阴阳火的实物。
长生十二宫表格中,丁的长生从金旺之地开始;丙的长生从木旺之地开始,即丁靠金养,丙靠木养。这和电灯靠金属钨丝,明火靠棉线灯芯,木材燃烧的象是一样的;这和实际基本的白天用太阳的时间,以及晚上申酉时开始点灯的时间也一致;这与丙字本身是炉灶的象形字,丁字本身就是金属钉子的象形字也符合。
因此火的阴阳划分,有很多方面以及不同的角度,并不绝对,我们要灵活分辨。
从光芒的大小分阴阳,太阳是丙火,灯烛是丁火,是对的。
从明火和电灯这两种光源来分类,明火属于阳火(可燃烧的),电灯属于阴火(不可燃烧的)。因此我们所熟悉的灯烛之火,其实也属于明火的一种,只是属于小明火,太阳这个大火球属于大明火。
因此,关于丁火如何能可秋可冬?其实得根据具体的命局具体去判断。
丁火其形一烛灯,太阳相见夺光明,
得时能铸千金铁,失令难熔一寸金,
虽少干柴犹可引,纵多湿木不能生,
其间旺衰当分晓,旺比一炉衰一檠。
解释:
丁火其形一烛灯,太阳相见夺光明。
在古代,丁火一般比喻为灯烛,丙火一般比喻为太阳,在白昼点灯自然是意义不大的,这就有了丙夺丁光的说法。
放在现代,在高楼林立的大城市,白天一样需要电灯。当然,相对于晚上开灯,白天开灯显得电灯没有那么亮倒是真的。
隐喻只要是光明的,积极的,正能量的,可以求同存异,都是可以利益众生的。
得时能铸千金铁,失令难熔一寸金。
得时,失令,一般是围绕月份季节是否有利于火的说法。古人一般阴阳火是没有细分的。于是就认为:帮火旺火的春夏季就是得时,泄火耗火的秋冬季节就失令。
古时科技并不发达,对火的分类也不会那么科学,那时候火最实用的用途一般就是炼金。因此才有如此朴素的判断。
实际上,人命造化的祸福,并不能简单以五行实物作用为标准代入人命论喜忌,似乎有失偏颇,因为人性和物性并不一样。从宗教学的角度,无论是道教还是佛教,人命经过因果轮回,福报各有不同,因人而异。
虽少干柴犹可引,纵多湿木不能生。
干柴作为火的燃料,可以引火,但湿的木头再多都很难点火,这个火都是我们熟知的最原始的明火,而不是电灯之火。因此这句话其实是在说阳火,即丙火,而不是在说丁火。
可见古人其实阴阳火并没有一个很科学的分法,甚至有些搞混了。
如果把丁火比喻成灯烛之火,油灯之火,这油灯还需要灯油浸湿灯芯才能点燃,这浸湿的灯芯就是湿木象,那么“纵多湿木不能生”这句话就有差池了。
其间旺衰当分晓,旺比一炉衰一檠。
檠:灯架
综上所述,关于灯烛这样的“丁火”,这其中的旺衰要注意分辨,旺的时候就好比是火炉,衰的时候就好比是一盏油灯或者蜡烛。
虽然古人对阴阳火的细分不够科学,但我们处在科学发达的现代,明火和电灯的差异还是可以分辨的。虽然用了最通俗的五行实物去类象比喻人生。但实际论命我们还是要实实在在用人性去论人命。
这炉火与灯烛,火旺与火衰,隐喻人生的起起落落,身边的人来人往是常事,穷在闹市无人问,富在深山有远亲,也是人性的常态。